林千鈴館長專欄

我的孩子有創造力嗎

     

林千鈴 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 館長


人人都有創造力

  人因為創造力,走出了洞穴,進入了現代文明。人們對創造力存在著很大的迷思,以為這是靠上蒼獨特的眷顧垂憐才能擁有,或以為是命中註定,像銘刻在石版上永難更改的事實。

 

  隨著時代的思潮進步,關於創造力的神話逐漸被打破了。創造力,是每個人的天賦能力,大量的學者、專家投入創造力的研究,企圖為每一個人平反,從心理學、教育學到神經生物學……等,各領域發表的研究報告終於證明——人人都有創造力。它是一種能力,一種做事的習慣,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。就像學走路、騎車、開車;學打網球、棒球;學英文、俄文一樣,是一種經過學習訓練就能擁有的能力。

 

  教育環境決定了創造的實現

 

  每一個人都是可造之才。創造力的獨特不是神話,是由從小的環境所決定。每一個人三歲以前,聰明才智高低差別都不大,但隨著成長環境提供的養分不同,性格態度所造就的成敗際遇,有了很大的差異,也就是說,環境是造成這些差異最大的因素。

 

  有創造力的人大都是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足的肯定與鼓勵,並且長時間持續學習,直到領悟,得到足夠明顯表現具體成果的能力。與同年齡小孩相比,他們的信心、雄心、恒心、熱中、專注、不怕失敗的質素,已有很大的差別。

 

  父母老師如果深切瞭解環境的重要性,就能夠知道任何學習都需要自我實際經驗,也需要鼓舞信心,更需要時間累積,才能為孩子創造有利的創造環境。

 

  學習需要時間和等待

 

 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、小兒科醫學教授米爾.李文(Mel Levine)在近年的研究中指出,每個人的腦神經發展系統,具備了控制注意力、語言、圖像空間掌握、記憶、邏輯順序掌握、肌肉活動、高層次思考(創造力)、社交思維等八種心智慧力系統,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,發展這八種心智慧力。

 

  人的神經發展系統是由這幾個系統組成,每個人的腦神經組合不同,在不同成長階段,都有不同區塊的發展,這之中必定有些是長處,有些較不足。教育者看待孩童應該從理解神經發展系統為起點,瞭解孩子需要時間觀察、瞭解及諒解,並提供幫助給孩子,以信心逐漸導引開發。

 

  大腦功能模式因人而異,但神經發展系統人人具備,讓我們得以學習。只要利用不同的學習工具,學習特定技巧,使用不同的方式,就能創造學習成果。每個人學習的途徑不盡相同,學習本身有基本運作方式,需要長時間和過程來養成。

 

  如果確信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,一如確信嬰兒長大一定能走路,那麼依照學習的進度程式,父母沒有焦急、擔心、比較、失望的心態,加上孩子也都可以自然得到適性的個人化學習環境,人人便能夠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。孩子稚嫩的心智等待開發,他們需要被理解,並且因應各自不同的天賦,給予強化個我優勢的環境與機會。

 

  但是李文教授也提及,有些孩子的心智模式較難適應環境的要求,切記千萬別放棄他,也別讓他放棄自己。設法給予這些孩子讚賞,那麼心智的優缺點自然會產生變化,即使是不同的心智慧力結構,總有一天機會來臨時,也將大放異彩。

 

  看看上頁及左頁這些原創性十足的幼兒塗鴉作品,如果我們的眼睛試圖在其中找到很完整、很完美的圖像,便會錯過真正的創造力。相較於三、四年級的孩子,中學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能畫得又真又好。這些畫告訴了我們,學習一定需要時間,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認知發展階段,在教育的過程中,這是不能急,也急不來的。

 

李秉璈《貓熊》11

吳致奎《貓熊》5

陳彥宇《貓熊》6

蕭宣宣《貓熊》8

盧柏睿《貓熊》5

林威廷《貓熊》10

 

劉怡君《貓熊》13